【种植】冬瓜的种植技术( 二 )


2、播种育苗
海南冬春季栽培冬瓜 , 由于常受低温的影响 , 宜采取营养钵育苗 。 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 , 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 , 腐熟猪、牛粪渣 , 谷壳灰或椰糠等混合而成 。 三者体积比约为6:2:2 , 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 , 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为宜 , 并要求弄细混均 , 以防伤种伤根 。 冬瓜种子催芽一般用50-55℃温水先浸10-15分钟(边浸边搅拌) , 然后 , 再在常温下继续浸10-12小时 , 最好 , 放在30℃左右温度下催芽 。 浸种时间较长 , 发芽较快、较整齐 , 一天半至两天时间 , 便大部分发芽;浸种时间较短 , 发芽势较差 。 种皮光滑无缘的种(如青皮冬瓜种子) , 由于种以通透性差 , 催芽时容易引起缺氧烂种 , 发芽率低 。 因此 , 对这类种子催芽 , 须先用细砂擦洗种皮 , 除去粘附物 , 并放在28-30℃恒温条件下催芽 。 未发芽前 , 每天早晚分别用清水漂洗种子1次 , 并及时将水分滤干 , 再继续催芽 。 若没有恒温设备 , 中宜采取浸川后直播到育苗袋或苗床上较为安全 。 据笔者试验 , 用100-150ppm赤霉素浸种 , 可使发芽迅速且整齐 。 播种前一天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 , 播种深度2-3厘米 , 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 , 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 , 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若遇寒潮或阴雨天气 , 则宜用塑料薄膜覆盖 。 播种后至出苗前 , 要注意浇水 , 但切勿水分过多 , 以防沤种烂根 , 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 出苗70%左右时 , 要及时揭除覆盖物 。 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 , 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 , 使瓜苗稳健生长 。 约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 , 种植前2-3天 , 可用10%稀薄人粪水和80%代森锌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药液淋苗 , 做到带肥带药移植 。
3、栽植密度
冬瓜的栽植密度因品种、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而不同 。 小型冬瓜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三方面构成的 , 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 大型冬瓜品种多数每株一果 , 它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和单果重量两个因素构成的 。 所以 , 应保证单果重量的基础上适当密植 。 地冬瓜植株蔓叶在地面生长 , 不便于植株调整 , 不宜密植;棚冬瓜基本上也是平面生长 , 也不利于密植;架冬瓜能利用空间生长 , 结合植株调整和引蔓则有利于密植 。 目前海南生产上栽培的冬瓜品种多为大型品种 , 采取平棚架栽培一般畦宽约350厘米(连沟) , 双行植 , 株距70-80厘米 , 亩植500株左右;架冬瓜栽培方式一般行株距为150×(70-80)厘米 , 亩可植600株左右;地冬瓜一般畦宽约400-500厘米(连沟) , 双行植 , 株距约80-100厘米 , 亩植300株左右 。 冬瓜的种植密度 , 与肥水管理水平也有关系 。 肥料充足、排灌方便 , 管理水平高 , 则应着重于长大果 , 以争取高产、优质 , 而不宜太密 。 在摘除全部侧蔓的基础上 , 主蔓打顶比不打顶可以密些 。

【种植】冬瓜的种植技术

文章插图

选地整地 , 施足基肥
冬瓜的根系非常发达 , 且生长期长 , 为了获取较高产量 , 必须选择土层深厚 , 有机质丰富pH值为6-6.5的沙壤土到粘壤土种植;同时 , 为了避免冬春季栽培的冬瓜苗期遇到寒潮和前期春旱 , 后期夏雨 , 以选择背北向南 , 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宜;秋冬瓜常遇台风雨影响 , 选地应以灌排水方便的坡旱地为宜 。
瓜地选好后 , 应尽早深翻耕耙 , 其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 。 冬春季栽培的冬瓜 , 以排灌方便的晚稻田为好 。 在晚稻收割后应及早犁田晒白 , 植前再耕耙整细 。 整地后应计划好种植规则 , 做好畦面;然后 , 在畦面上再起垄 , 垄宽80-100厘米 , 垄高30厘米左右 , 垄的两边各留半畦 , 垄与半畦之间留有浅沟 , 以备抽蔓期培垄追肥之用 。 植穴顺垄按株距而定 , 穴深约30厘米 , 穴宽约40厘米 。 冬瓜的生长期较长 , 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强 , 因此 , 应施足基肥 。 基肥一般以优质农家肥为主 , 每亩2000公斤以上 , 豆饼30-50公斤 , 过磷酸钙40-50公斤 , 经堆沤后拌匀沟施或穴施 , 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播种或定植 。 对于壤质土或粘质土 , 在有条件时 , 每亩还可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 , 尿素15-20公斤 , 进行全层混施 , 以满足养分的均衡供给 。 而对砂质较重的土壤 , 则应减量施用 , 以防引起肥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