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砼怎么读,砼怎么读音读出来


“砼”怎么读?什么意思? 1.读音◎ 砼 tóng
〈名〉
混凝土 [concrete]
砼 , 汉语词汇 , 拼音为tóng , 是混凝土的同意词 。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 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 。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 。
2.来历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 。 创造时间是1953年 。 当时教学科技落后 , 没有录音机 , 也没有复印机 , 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 。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 , 但笔划太多 , 写起来费力又费时 。 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 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 , 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 , 可省下二十笔 , 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 。 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 。 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 , 混凝土坚硬如石” 。 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 。 1955年7月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 , 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 。 从此 , “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
3.批准
1985年6月7日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 另外 , “砼”的读音正好与法文“BE—TON” , 德国“Be—ton” , 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 。 这样 , 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 , 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砼字怎么读? 砼 听语音 [tóng]
tóng , 混凝土的同义词 。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 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 。
砼怎么读? tong二声 , 混凝土
砼 怎么读? 拼音为tóng , 汉语词汇 。 是混凝土的同意词 。
因为砼的发音不是按照汉语来的 , 是根据外语音译而来 。 混凝土法文“Béton” , 德国“Beton” , 俄文“бетон” , 音译过来就是“必痛” , 再加上混凝土本来就是个外来 , 所以自然而然的 , 中文发音就这样发音[ tóng ]了 。
与"砼"字有关的词语:
1、素砼[ sù tóng ]指单纯的混凝土 。
2、砼柱 [ tóng zhù ] 砼柱是汉语词汇 , 意思是混凝土 。
3、防水砼 [ fáng shuǐ tóng ] 俗称防水水泥 , 又称特种水泥 。 是通过在水泥中添加高效防水粉达到防水效果的水泥 。
扩展资料:
“砼”字的发明人叫蔡方荫 , 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 。 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 , 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 。
这个新字创造得很巧妙 , 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个字 , 就成为“人、工、石” , 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两个字 , 是“仝石” , 而“仝”是“同”的异体字 , “仝石”可以理解为 , 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 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 , 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 。 从此 , “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 。 土木工程的涵盖面很广 , 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堤坝、海港、市政卫生、农田水利、人防工程等 , 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响不小 。
1985年 ,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 , 使之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 。
参考资料来源:
【学习知识|砼怎么读,砼怎么读音读出来】





砼怎么读音 tóng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 。 创造时间是1953年 。 当时教学科技落后 , 没有录音机 , 也没有复印机 , 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 。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 , 但笔划太多 , 写起来费力又费时 。 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 。 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 , 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 , 可省下二十笔 , 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 。 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 。 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