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资源“活”起来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乡村资源“活”起来
学生体验琴江村研学活动 。 本报采访人员 余少林摄
在长乐区航城街道琴江村 , 独特的满族文化“活”了起来 , 注入研学基因 , 游客在研学课程中体验“清宫剧”;在石屏村 , 藏在深山中的土特产 , 青山绿水的好生态“活”了起来 , 变成游客的美味和旅游胜地;在五竹村 , 土地也“活”了起来 , 瓜果飘香 , 飘进商超……
文化、特产、生态、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 得益于长乐区航城街道党员干部用巧思、使巧劲 , 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 走出了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路 。
历史文化“活”了
研学旅游聚人气
今年“三八”妇女节 , 一场别样的节日活动在琴江村举行 。
来自航城街道70多名妇女穿上满族服饰 , 聆听讲解员述说琴江文化历史故事 , 在琴江村新开发的研学项目中玩起了“穿越” 。
【乡村资源“活”起来】“自从研学产品开发后 , 来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 琴江村的旅游比以前更火了 。 ”琴江村党支部书记张兴泉告诉采访人员 , 琴江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 开发研学项目 , 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 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琴江路径” 。
据了解 , 琴江人文荟萃 , 八旗文化、满族文化、水师文化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 村中保留了大量古民居、古建筑、古井等历史遗迹 。 如何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 转化为旅游资源 , 吸引旺盛人气 , 是村党员干部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 。
“琴江村拥有独特文化 , 完全有做研学旅游的条件 。 ”“研学在拉动人气的同时 , 还可以带动其他旅游项目 。 ”在一次村委会会议上 , 党员干部集思广益 , 各抒己见 , 共话乡村未来 , 会上 , 大家对琴江村发展研学旅游达成一致意见 。
党员干部随后邀请研学课程开发团队进驻 , 以琴江历史文化为蓝本 , 经过2个月时间 , 开发了“穿越时空”八旗少年营、“还珠格格”出宫记等研学产品 , 并在今年初陆续落地开展活动 , 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学生和游客来体验 , 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琴江满族文化 。
“研学落地后 , 每年至少能带来村财收入10多万元 , 再加上研学带动的其他商业项目 , 村财将持续壮大 , 为产业注入活力 。 ”张兴泉说 。
山水资源“活”了
农旅经济兴起来
每到周末 , 航城街道石屏村就热闹起来 , 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放松心情 , 呼吸新鲜空气 , 体验农家乐 , 品尝土特产 。
石屏村是“长乐海拔第一高村” , 坐落于青山绿水间 , 有首石凝云和状元帽等自然景观 。 村民主要种植白萝卜、油茶等特色农产品 。
从良好的山水资源入手 , 近年来 , 石屏村坚持党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示范种植乡村特色农业 , 结合当地自然景观 , 发展农文旅经济 。
“我们对比不同地区生长的白萝卜 , 发现石屏村的高海拔给予农作物充足的光照、热量 , 透气的沙质土、甘甜清冽的水源给了萝卜最好的滋润 , 不仅口感好、产量也高 。 ”负责乡村振兴的航城街道二级主任科员陈发平鼓励引导石屏村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白萝卜 , 同时积极搭建党建“朋友圈” , 发动村里的乡贤能人、有威望的长者、共建单位推广特色农特产品 , 很快打响了石屏村白萝卜品牌 , 白萝卜供不应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