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凉是怎么回事,身上凉津津的是怎么回事


全身冰冷是怎么回事?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 其病情虽较繁杂, 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 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 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 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 时作时止, 胃纳不佳, 食入难化, 脘腹痞闷, 口淡不渴, 面白少华, 倦怠乏力,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濡弱 。 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 胃气上逆所致, 治宜健脾和胃止呕,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 迁延反复, 完谷不化, 饮食减少, 食后脘闷不舒, 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面色萎黄,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脉细弱 。 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 湿注肠道所致, 治宜健脾渗湿止泻, 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 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 食纳减少, 面色不华, 神疲肢冷, 小便短少, 舌质淡, 苔白滑, 脉沉缓 。 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 泛溢肌肤所致, 治宜温脾利水消肿, 方选实脾饮加减 。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 甚则黑色, 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 神疲乏力, 气短声低, 面白无华, 头晕,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 。 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 血失统摄为罹, 治宜健脾益气摄血, 方选归脾汤加减
脾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
鸭肉
性凉之物 。 《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 滑中发冷气 。 ”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 滑中, 凡为阳虚脾弱, ……皆忌之 。 ”因此, 脾虚之人, 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
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 属于清补食品, 滋腻之物, 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 引起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 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 应当忌食之, 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 ”
田螺
性寒, 味甘咸, 有清热解暑作用 。 正因其性质大凉, 《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 脾虚者忌 。 ”
螺蛳
性寒, 味甘, 虽有清热作用, 但对脾胃虚寒之体则不相宜 。 正如《本草汇言》中指出:“此物体性大寒, 善解一切热瘴 。 胃中有冷饮, 腹中有久泄不实, 不宜食之 。 ”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 ”故凡脾虚者, 法当忌食之 。
蚌肉
性寒, 味甘咸, 能滋阴、清热, 但脾虚之人不宜多食, 食之易伤脾胃阳气 。 所以, 清代食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蚌, 甘咸寒 。 多食寒中, 脾虚便滑者皆忌 。 ”
牡蛎肉
性质微寒, 味甘咸, 虽有滋阴养血作用, 但多食久食则导致脾胃虚寒, 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 凡因脾虚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泻者均忌多食 。 清·黄宫绣还说:“脾虚精滑者忌 。 ”
梨子
生梨性凉, 脾虚切忌 。 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 损脾, 生食多成冷痢 。 ”《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 法咸忌之 。 ”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 。 ”因此, 凡脾虚之人, 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 切勿食用 。
山楂
又叫棠株、山里红 。 能开胃消食, 但有损害脾胃之弊 。 如《本草纲目》中曾说:“凡脾弱, 食物不克化, 胸腹酸刺胀闷者, 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 但不可多食, 恐反克伐也 。 ”《本草经疏》中也指出:“脾胃虚, 兼有积滞者, 当与补药同施, 亦不宜过用 。 ”元·朱丹溪还认为:“山楂, 若胃中无食积, 脾虚不能运化, 不思食者, 多服之, 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 ”因此, 脾虚之人勿食之, 更忌多食常食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