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如何处置,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


如何正确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要抓苗头、敢执法 , 讲技巧 。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依靠党政有关部门 , 协同作战 , 形成合力
目前 , 有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其他正府职能部门或单位工作方法简单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引发的 , 这种现状决定了 ,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仅仅靠公安维稳队伍绝对不行 , 各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应当形成合力 , 协同作战 。

(二)构建信息网 , 打早打小 , 消化于未萌状态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最关键的是事件初始阶段 , 因此掌握苗头信息、及早化解最重要 。 要在辖区各单位广泛建立政保员、密保员、信息员队伍 , 建立和完善公秘结合、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情报信息网络 , 扩大信息内容和信息渠道 。 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责任制 , 情报信息搜集、报告、预警化解制度 , 定期排查影响本单位治安稳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 对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 , 做到人动我知 , 不动我知 , 预警在先 , 超前工作 , 积极协助各级党政机关疏导、化解矛盾 , 分清轻重缓急 , 早化解、早处置 , 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事件的发生 。

(三)要敢于严格执法 , 不可一味退让
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依法应对处置 , 不能过于迁就 , 不能靠拿钱摆平 。 打击处理的前提和底线就是法律 , 一旦出现打、砸、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 , 必须及时依法严厉打击 , 才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 , 教育大多数 , 成功控制事态 。

(四)讲究处置技巧 , 把现场处置与背后处置相结合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 , 要注重讲究处置技巧 , 如隔离、分化原则 。 当群体性事件群体开始聚集的时候 , 将领头者与大部分追随者群众隔离开来 , 使群体情绪的“传染”度降低 。 同时 , 找出组织者中的激进派、温和派 , 与温和派协商 , 从而实现分化和切割 。 如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 , 公安机关在现场一面坚持维持秩序 , 防止出现打砸事件和其他过激状况 。 同时 , 协调相关部门迅速确定其中的领头人 , 将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向领头群众耐心说明 , 争取他们的理解 。 这样 , 在形成了现场与背后两方面处理的合力后 , 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处置效果 。
警察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基层群体性事件 , 笔者认为应做到发现得早 , 化解得了 , 控制得住 , 处置得好 。 因此 , 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 。 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 ,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 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 群体性事件原则上由发生地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处置 , 必要时由县领导小组召集研究 , 分管或主管县级领导牵头处理 , 责任部门或责任乡镇负责落实 , 政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 。 (三)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原则 。 要严格依法行政 , 公正、公开、公平执法 , 防止因执法不当、违法执法、司法不公引发不稳定因素;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 避免因贯彻不力、执行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 。 (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 。 要针对不同的群体 ,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 , 解决利益矛盾 , 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 (五)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 。 要防止警务和强制措施使用不当而激化矛盾 , 也要防止当用不用而使事态失去控制 。 (六)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 。 对发生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重点要害部位 , 必须及时、果断采取措施 , 坚决制止违法行为 , 尽快平息事态 , 恢复正常秩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