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艾叶放哪里,端午节的艾草怎么保存


端午节为什么门上要插艾叶?门外 。
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 有驱虫辟邪的作用 。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用艾叶来给大人 , 小孩 , 婴儿 , 产妇泡澡 。
江南这边有个古风俗 , 新生的小婴儿要洗一个月的艾叶澡 , 一来消毒杀菌 , 二来趋邪避灾 , 产妇也用来清洗下身 , 这样子泡过后的女性几乎不会有妇科病的麻烦 , 平时使用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 艾叶泡水是最安全 , 最天然的消毒品 。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新鲜艾叶的清香味道具有很好的驱蚊虫的效果 , 悬挂艾叶的时间也就随着艾叶香味减淡 , 就可以取下来了 。
不过悬挂艾叶的时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的 , 多挂几天少挂几天无所谓 , 基本上是等干了没有味道了就扔掉了 , 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
综上所述端午节悬挂艾草是一种多年的传统习俗 , 在这一天大家为了美好的寓意而悬挂艾草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端午节怎样挂艾草往上还是往下原因:艾草代表招百福 , 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 , 插在门口 , 可使身体健康 。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 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 , 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 , 采艾似人形者 , 揽而取之 , 收以灸病 , 甚验 。 是日采艾为人形 , 悬于户上 , 可禳毒气 。 ”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 , 求吉祥的习俗 。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 , 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 , 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 , 门悬蒲剑斩千邪” 。
扩展资料:
五月在俗信中被认定为恶月 , 也称“毒月” , 从科学的观点来解释 , 是指此时气温迅速升高 , 天气暑热 ,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 毒瘴滋生 , 人极易生病 。 为了应付恶月 , 安度暑日 , 民间便在端午这天 , 选吃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 并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或服用 , 以此防病 。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 而最传统的当属红豆糯米粽了 。 红豆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 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 , 是夏日清利湿热不可多得的佳品 。
古时端午节这天 , 家家户户都要把从田野采回的艾蒿、菖蒲悬挂在门户上 , 有的用艾叶、菖蒲、大蒜烧水洗澡并喷洒房前屋后 , 或用艾叶或菖蒲浸制药酒饮服 。 一些地方的人还喜欢将艾叶、菖蒲研成末 , 包上布 , 制成香包(又称香袋、香囊)佩饰 , 以其香气避免虫菌侵扰 。
参考资料来源:


【端午节艾叶放哪里,端午节的艾草怎么保存】

端午节的时候 , 为什么要插艾叶?端午节挂艾草往下.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 ”每至端午节之际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 家家都洒扫庭除 ,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 悬于堂中以防蚊虫 , “避邪却鬼 。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 制成人形或虎形 ,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 , 妇人争相佩戴 , 用以驱瘴 。 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 , 产妇多用艾水洗澡 。
端午节挂艾叶在门内还是门外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 都有其原因 。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 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 , 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 , 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 , 叶片呈剑型 , 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 , 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 , 可 以斩千邪 。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 , 割蓬作鞭 , 副以桃梗蒜头 , 悬于床户 , 皆以却鬼” 。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 , 或剪彩为小虎 , 帖以艾叶 , 内人争相裁之 。 以后更加菖蒲 , 或作人形 , 或肖剑状 , 名为蒲剑 , 以驱邪却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