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口是现在的哪里,濡须县


新三国演义中第几集是濡须口之战孙吴的疆域范围 , 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 , 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 , 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 , 东临东海 , 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 , 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
孙吴疆域的经略始于195年(汉兴平二年)孙策渡江 , 讨平江东刘繇、严白虎等地方势力 , 略有东汉扬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区 , 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庐江六郡 , 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以县级政区为主 。 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死 , 孙权继位 。
孙权时 , 鼎立局面逐渐形成 , 孙吴在原江东六郡的基础上 , 出兵深入各郡险地征讨山越 , 还向西向南拓展 。 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长沙、江夏、桂阳等地及士燮所据的交州 , 并在击败关羽得荆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 , 基本占据荆州 , 奠定了孙吴疆域的轮廓 。 公元221年 , 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 , 以北广州 , 以南为交州 , 不久即合并 。
孙权称帝后 , 孙吴疆域稳定下来 。 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 , 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 , 北裂淮汉之涘 , 东苞百越之地 , 南括群蛮之表” [80]   。 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 。
孙亮、孙休在位期间 , 三国鼎立格局相对稳定 , 境内也较为安定 , 处于平稳发展时期 , 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局部调整 。 264年(永安七年) , 孙吴为便于治理 , 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 , 另设“广州” 。 交广二州的行政区划设置为后来历代所沿用 。
孙皓时期 , 三国鼎立局面瓦解 , 处于吴晋南北实力极不均衡的对峙局面 , 在外有西晋王朝势力频频介入 , 及内部叛乱势力与敌对政权遥相呼应的情形下 , 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体现为统县政区的划小 , 其中广、交二州在军事行动中 , 孙吴投入大量的军事和人力 , 刺激了地区开发 , 辟置了大量新县及规划新郡 。

扩展资料:
孙吴的科学发展:
1、地理
在地理方面 , 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 。 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著 , 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 。
【濡须口是现在的哪里,濡须县】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著述的《临海水土志》 , 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 , 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 , 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 。 这一著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 , 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  

2、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 , 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 , 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 , 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则把源于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著星图命名的恒星 , 加以综合 ,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 。
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 , 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 , 并同在一起 , 去其重复 , 存其不同 , 绘成全天星图 , 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 。 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 。 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 , 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

3、数学
在数学上 , 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 , 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 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 , 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 。 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最为著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