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青和蓝分别是指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 , 本名叫荀况 , 又叫荀卿 , 战国时期赵国人 , 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 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的杰出代表 。 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 , 都保留在他的著作《荀子》这本书里 , 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教育和政治思想 。 他的教育思想 , 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 "劝学"是《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一篇 。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 ,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学习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 对人们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不可以己 。 青 ,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冰 , 水为之 , 而寒于水 。 "意思是:学习是不应当停止和废弃的 。 青色是从蓝色的染料里提取出来的 , 可是它比蓝色还要青;冰是水结成的 , 可是它比水还要凉 。 在这里 , 荀子以青与蓝 , 冰与水的关系作比喻 , 说明学生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 , 就能够有所提高 , 学生一定要有志气超过自己的老师 , 一代要比一代强 。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这句名言 , 最早就是荀子说的 。 后来 , 这几句话演变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谚语 , 用以比喻学生胜过先生 , 后人胜过前人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 , 急求!《荀子·劝学》:“青 , 取之于蓝 , 而胜于蓝 。 ”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句话的典故出自哪里?这句话来自于荀子的《劝学》 , 其中的“青”指的是一种名为靛青的颜料 , 而“蓝”则是指名叫“蓼蓝”的植物 。 荀子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 , 是儒家思想强有力的推动者 。 除此之外 , 荀子还提倡“性恶论” , 主张人生来便带有恶意 , 所以后天教育就显得尤为地重要 。 荀子一生所著文章颇多 , 其中不乏一些传世经典 。 其中在一本名为《劝学》的论说文中荀子为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句话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诗】这篇《劝学》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人不可以停止学习 。 为了更好地论证这个观点 , 荀子在该文章中提到靛青这种青色颜料虽然是由名为蓼蓝的植物制作而成的 , 但是最后得到的颜料颜色却要比蓼蓝这种植物更青 。 除此之外 , 荀子还提到冰虽然是由水凝结成的 , 但是它的冰冷程度却远胜于水 。 通过这两个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例子 , 该文章简单明了地揭示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因此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中的“青”明面上指代的是靛青 , 其实暗指能力出众的后生 。 而“蓝”看似指代蓼蓝 , 其实真正想要指代的却是老师抑或是前辈 。 所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 现如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也经常被用来形容后起之秀的能力超过了他们的老师或者前辈 。
不过也正是因为后生的能力越来越强 , 而不是一直处于被老师或者前辈“压制”的局面 , 这个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 反之 , 如果学生的能力一直低于老师 , 然后这个学生又教出能力不如自己的学生 , 一代代传承下来后生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 这个社会也会因此难以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