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埋怨,时光如梭,岁月无情

人们经常埋怨 , 时光如梭 , 岁月无情;其实岁月流逝何其漫长 , 是人们对待时光的体味 , 没有把握住老子说的“道” , 因此 , 珍惜当下时光是极高的修养 。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时光是“迎之不见其首 , 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 , 以御今之有 , 能知古始 , 是谓道纪 。 ”
翻译过来是:时光在我们迎接它时 , 看不到开头 , 追随它时又看不到它的末尾;我们应该做的是 , 遵循早已存在的“道” , 来掌握和驾驭现在能看到、听到、感触到的一切事物 。
人们经常埋怨,时光如梭,岁月无情
01、对于经历的事 , 不能在心灵中犹如昨日 , 让其干扰现实生活 , 影响今天的心境 , 这就是遵循了时光的“道” 。
人生经历的往事 , 人的记忆并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时间 , 这就是“道”说的时光前不见头;所以人对遥远时光经历的事 , 往往如同昨日 。
正因为时光的这个特点 , 我们对过去的时光中发生的久远的事 , 常常历历在目;如果是好事在眼前 , 常常使人当成今天的包袱背负起来 , 感叹时光短暂;如果是坏事在眼前 , 又会感叹岁月之艰辛;这些会搅得今日的心绪不宁 。
现实生活中 , 有许多老同志退休后 , 常常把以前人们对他的如众星捧月般的尊敬 , 牢牢记在眼前 , 和今天的现实人们对他的冷漠对比 , 今天的心情就会蒙上一层愁云 , 影响今日心情不舒畅 。
现实生活中 , 也有许多人把过去的时光中经历的艰辛 , 牢牢地记在眼前 , 经常感叹人生苦长 , 叹息人生的不容易 , 心灵中受此干扰 , 常常萎靡不振 , 今天的心情也快乐不起来 , 甚至牢骚满腹 , 影响今天的健康 。
人过中年 , 要遵循时光的“道” , 遵循时光的特点 , 把过去的一切烦恼 , 荣辱放下 , 不能让过去的时光来折磨今日的心灵 , 看开时光已逝的人生万事 , 都是过眼云烟 , 放下了往事 , 心灵负担就会轻松 , 云淡风轻 , 继往不纠 , 让今天有个好心情 。
人们经常埋怨,时光如梭,岁月无情
02、对于眼前的时光要珍惜 , 对于正在发生的事要认真做好 , 不能把眼皮底下的东西又拒之千里之外 。
人过中年 , 通常有一个毛病 , 过去的事情忘不了 , 当今刚刚发生的事 , 又好像是几年前的事;触手可及的事物 , 好像幻觉一般 , 任凭时光流逝 , 没有及时把握住眼前的事 。
人们很习惯在哀叹流去时光的宝贵 , 但对于不断拥有的新时光 , 反道不珍惜 , 今天中发生的事飞速流去 , 没有及时利用好 , 使人生经常在碌碌无为中荒废了时光 。
【人们经常埋怨,时光如梭,岁月无情】《道德经》中告诫人们 , 要掌握“道”的运行规律 , 对于过去的时光中的东西 , 不能影响到今天 , 今天的东西要从今天开始把握住;如果认真按照“道”的规律行事 , 就是掌握了世间万物的根本 。
就是说 , 从今天开始 , 在时光运行规律中 , 做好今天事物 , 一切应该从今天开始;人生已过中年 , 将过去的时光中的任何事情心态放下 , 集中精力完成当今的事 , 才是时光有情 , 人生有意义 。
中国古代的名人大家 , 都是因为把握住了时光的“道”的规律 , 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的辉煌 , 以大文豪苏轼三次被贬谪时把握“道”的规律为例 。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 , 但他没有颓废 , 而是无论贬谪成什么境遇 , 他都从时光的现实开始 , 不去计较过去的高官厚禄 , 不去埋怨被贬谪的命运 , 终于在被贬的岁月中 , 完成了由从养尊处优的士大夫到文化巨人的转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