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如何辩证盗汗、自汗

自汗、盜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出汗,醒来自止者,称为盜汗 。
【病因病机】
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 。 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多,此属正常现象 。 在感表邪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种方法 。 外感病邪在表,需要发汗以解表,汗出则热鮮 。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以出汗增出为主要症状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和邪热郁蒸等致人体阴阳失衡,腠理不固而致汗泄失常 。 中医分自汗、盗汗两种,一般认为自汗属表虚,由于阳气虚弱,卫外功能不固,肌腠不密,因而出汗不止;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所致 。


【看中医如何辩证盗汗、自汗】【辨证论治】
对于自汗、盗汗的辨证,应着重辨别阴阳虚实,一般来说,多汗证以属虚者为多 。 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 。 但因肝火、温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 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 。 自汗久可以伤阴盜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邪热郁蒸,病久伤阴,则见虚实兼夹之证治疗原则,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


【肺卫不固型】
【症状】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 。 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 苔薄白,脉细弱 。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除湿,助黄芪益气固表,少佐防风走表而助黄芪之力 。 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 。 糯稻根,煅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兼有阴虚,而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 。


【营卫不和型】
【症状】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 。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味 。 方用桂枝温精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含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汗出多者,酌加龙骨,牡蛎固涩敛汗 。 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 。 兼阳虚者,加附子温阳敛汗 。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甘麦大枣汤之甘濡缓急,加以治疗 。


【阴虚火旺型】
【症状】夜寐盗汗或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 。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汤加减 。 方用 。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连、黄芪、黄芩、黄柏苫寒凊热泻火坚阴 。 黄芪益气固表 。 汗岀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 。 潮热甚者,加秦艽 。 银柴胡,地骨皮、白薇凊退虚热 。 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滋阴养热 。


【邪热郁蒸型】
【症状】蒸久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 方中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清肝泄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和营,甘草调和诸药,泻火清热 。 湿热内蕴,而热不盛者,亦可改用四妙丸,方中苍术,黄柏,苡仁清热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附】
【萸味龙牡汤】
【验方】盗汗方
【处方】山萸肉、煅龙牡各30克,五味子15克
【加减】阳虚者加黄芪18克,白术12克,防风8克,阴虚热盛加麦冬20克,知母15克,阳虚为主,汗出不止者加重枣皮或人参10克,附子6克,回阳固涩 。 可随症加减咸运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