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文章插图

马上就要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了,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也是一年中昼最短的一天 。 冬至是交九的开始, 代表着之后的天气会愈加寒冷 。 那么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冬至吃饺子有什么寓意?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南方:汤圆
民间有句话叫“吃了汤圆大一岁” 。 冬至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在江南尤为流行 。 汤圆也叫“汤团”, 冬至吃汤团也叫“冬至团” 。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 给亲朋好友送礼 。
2、北方:饺子
饺子, 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 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 捞出来剁碎,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 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 施舍给百姓吃 。 后来, 每逢冬至, 人们便模仿做着吃, 形成了风俗 。
3、苏州: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 。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 加入桂花酿造, 香气宜人 。 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 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 在寒冷的冬天, 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 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
4、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 相传, 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 觉得味道特别鲜美, 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 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
5、闽南: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 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 。 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 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 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 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特别滋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