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越慢越长寿吗


心跳越慢越长寿吗

文章插图
心跳越慢越长寿吗
在医学上,评价心跳快慢的指标叫心率,是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
的确有临床研究证实,安静时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高 。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心跳比正常人的慢,这可能让人觉得,好像心跳越慢代表越健康 。
但是,心跳真的越慢越好么?心跳快慢由什么决定?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的泵血器官,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的范围为 60~100 次/分钟 。心跳的快慢主要受到神经、体液和温度的影响:
情绪激动、紧张或运动的状态下,心跳会增快,反之,心跳会减慢;
体温每升高 1℃,每分钟心跳将增加 12~18 次;
新生儿的心跳较快;
成年人中女性的心跳比男性稍快;
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的人心跳较慢 。
心跳是越慢越好么 飞行员、运动员等安静时的心跳可低至 45 次/分,我们称之为运动员心跳 。
那么运动员心跳为何这么低呢?
原来,运动员的心跳慢,与他们长期训练有关:
1. 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中,让心跳变慢的神经的兴奋性会增高,心跳次数会减慢;
2. 运动员的心肌非常粗壮有力,能被拉伸的更长,这样心脏在每次泵血前就能储存更多的血液,一般心跳五十多次就能相当于一般人心跳七八十次泵出的血液,足以满足运动员正常的生理需要;
3. 运动员负责携带氧的血红蛋白比一般人多,携氧能力更强,所以运动员心跳慢,大概每分钟四五十次应该属于正常 。
正常人也可以达到这种心跳,不过是在睡眠的状态下,睡眠时心跳降低是人正常的生理表现 。
不过,心跳过缓也有可能是由药物或疾病引起的 。
心跳过缓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等,由于发起心脏跳动的细胞变性、坏死,引起心跳减缓;
心脏外的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传染病等;
服用某些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等,均可使控制心跳的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 造成窦性心动过缓 。
因此,如果发现心跳变慢,先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自己有了如运动员般强健的身体,还是先看看自己的心动过缓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
心跳慢到哪种程度,需要去看医生了呢 大多数情况下心跳过缓都是良性的,有些老年人发现自己的心跳慢了就害怕 。其实只要观察一下,自己大力地做一下运动,如果心跳马上就大幅度增加,表明这种害怕没有必要 。
因此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只是单纯心跳较低,可以不必治疗 。但应密切观察,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 24 小时连续心电监测检查 。
如果出现下列表现,则必须尽快治疗,部分病人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
心跳<45 次/分;
头晕、心慌、黑朦 。
想要长寿,控制心跳就能达到目的吗 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恒温哺乳动物来说,较慢的心跳可能与寿命的长短有关 。不过,人除外!
现如今并未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处于健康状态下的人,心跳越慢就能越长寿 。
只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安静时的心跳快,会大大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所以,医生们给部分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减慢心跳、保护心脏、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 。
大规模临床资料证明:心肌梗死、慢性心衰、高血压病,若正确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可使患者死亡率下降 30%~4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