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 。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

龙骨

文章插图
龙骨的功效和作用1.镇惊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
龙骨有良好的镇惊安神作用,可用治各种神志不安病证,常与朱砂、远志、酸枣仁等同用 。合牛黄、胆南星、礞石等化痰、止痉之品,又治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 。
2.平肝潜阳,用于肝阳眩晕 。
【龙骨】本品能平肝而潜敛浮阳,常与牡蛎代赭石、白芍等同用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证,如镇肝息风汤 。
3.收敛固涩,同于滑脱诸证 。
龙骨收敛固涩之功颇佳,尤善涩精 。常用于遗精、带下、虚汗、崩漏等正虚滑脱之证 。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牡蛎、沙苑子、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 。治带下赤白及月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山药等同用 。治虚汗,每与五味子、牡蛎等配伍 。
此外,煅龙骨外用,有吸湿敛疮之功,可用于湿疹痒疮及疮疡溃后经久不愈,常与枯矾同用 。
中药龙骨的作用
本品主含钙盐,尚含铁、钾、钠、氯等 。其所含钙盐被吸收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等作用 。
1.本品主含碳酸钙,尚含铁、钾、钠,氯、锌、镁、铝等元素 。其所含钙盐吸收入血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等作用 。
2.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类、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 。龙齿味甘、涩而性凉,归心、肝经 。长于镇惊安神,主要适宜于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等证 。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 。
龙骨的营养价值1.龙骨含有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 。排骨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
2.龙骨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 。
龙骨的药用价值【性味】:甘涩,平 。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别录》:"微寒,无毒 。"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
【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 。安五藏 。""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
龙骨

文章插图
龙骨的副作用中药龙骨只要对证使用是没有副作用的,但要注意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
龙骨的使用禁忌 宜忌: 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本草经集注》)
“忌鱼.”(《药性论》)(毒副作用暂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