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导读
俄罗斯曾一度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继任者自居,第三罗马帝国的担纲者这一身份,定义了俄罗斯区别于欧洲的身份认同、打开了俄罗斯超越于普通欧洲国家的战略视野的同时,也在俄罗斯民族的内心深处埋下了纠结的种子 。

反映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数次转型难题中,这种纠结感便呈现为,到底是转型紧跟西方,做欧洲人的一部分?还是不转型,做伟大的俄罗斯人?如果选择前者,那又该拿什么来唤醒大家对帝国的伟大认同?如果选择后者,那贫穷落后的俄罗斯又该拿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伟大使命?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 进击的“俄罗斯熊”
提问
俄罗斯是否会加入欧盟一体化,以及从长期历史来看,俄罗斯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角色?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施展

就这个问题来说,首先得纠正一个大家常有的误解,大家时常会把欧洲等同于我们在地理空间上看到的那个欧洲 。可实际上,欧洲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是一个政治学概念 。反应在心理认同的边界上,欧洲更多指的是西欧和中欧加在一块儿的大陆板块 。
在这一大陆板块之外,大多数英国人并不觉得自己是欧洲人,相反,他们会在心理上把自己认同为独立于欧洲之外的英国人 。
你生活中多半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我之前就遇到过两个朋友,他们是土生土长的青岛和大连本地人,和他们相处久了,我慢慢发现,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第一身份认同往往不是山东人和辽宁人,而是青岛人和大连人 。
英国和俄国对欧洲大陆的心态就类似于此,但俄国通常会表现得更为特殊些 。
俄国对自我独特感的认同最早可以回溯到公元1453年 。公元1453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在这之后,俄国的一个公爵娶了东罗马帝国的一个末代皇室成员 。从此,俄国便觉得自己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衣钵,并以第三罗马自居 。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 横跨欧亚大陆板块的俄罗斯联邦
1
天主教和东正教曾经的共识:
同一个基督教世界,同一个大罗马帝国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施展

俄国代表的第三罗马和欧洲的第三罗马之间,又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把这个问题回答了,大家大致就会明白俄国和欧洲之间的区别了 。
长久以来,欧洲人心中一直保有一种大一统的观念,大一统的观念来自于罗马帝国 。可实际上,基督教在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国教后,欧洲就逐渐跟基督教捆绑在一块儿了,自此之后的欧洲人也就慢慢习惯于把罗马帝国等同于基督教世界了 。
而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请注意,在古典帝国的语境下,皇帝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除了拥有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一身份外,皇帝还象征着宗教道德理想的最高担纲者 。
相比于欧洲意义上的皇帝,欧洲的国王则不天然具有文化概念的意涵,它更多是一个行政概念 。大体上讲,国王是被皇帝指派在某处、代替皇帝尽守土安民之责的王爷 。所以,基督教世界原则上来说只能有一个皇帝 。
既然西方普遍认为基督教世界应该只有一个皇帝,那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才叫基督教世界?
因为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地中海的东半部仍然归拜占庭帝国统治,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东半部跟西半部变得越来越不像了,与之对应,两边的教会也逐渐走上了两条岔路,变得越来越不像 。
虽然不像,但二者在早期仍然都自视为共同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之中 。尽管如此,但究竟谁才代表正宗的基督教,两边就开始争辩起来了,在东西教会论战的过程中,两边的社会、政治结构、发展的路径等差别也越来越大 。
因为教会的发展跟当地的社会、政治结构有某种匹配关系,而东边的帝国结构始终存在,西边的帝国结构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便不复存在了(至少是好几百年不存在),所以东西方的教会就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样态 。
这就使得东边的教会跟西边的教会,逐渐地既看不懂也看不上对方了 。终于,在公元1054年,东西两边的教会互相开除了对方的教籍,从根本上否定了彼此作为基督徒的资格 。
东边的教会成为我们所说的东正教,西边的教会成为我们所说的天主教 。两个教会都认第一罗马为古罗马帝国,认第二罗马为拜占庭帝国 。可对于之后的罗马帝国的认定,东西两边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而分歧的原因就出现在皇帝身上 。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 欧洲主流宗教
【红色】天主教 【黄色】东正教
【紫色】新教 【绿色】伊斯兰教
2
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分歧:
罗马皇帝的继任资格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施展

我们之前说过,在基督教世界只能有一个皇帝 。但在公元800年,罗马帝国在皇帝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段插曲 。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罗马的元老院曾捧着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玉玺,跑到了君士坦丁堡,把玉玺交给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并宣称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世间只有您这一位皇帝,我们都是您的属下,罗马自此重新统一 。
于是整个环地中海就只有一个皇帝了,就是在君士坦丁堡的(今天的伊斯坦布尔的)那位皇帝 。但拜占庭帝国(第二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范围覆盖不到西边,所以也就无法实际管到西边 。
公元800年,西边一时涌现出很多牛人,其中最牛的就是查理曼大帝,骁勇善战的查理曼大帝很快就统一了西部欧洲 。一统西欧之后,加冕称帝的愿望就日渐强烈了 。
对于如日中天的查理曼大帝来说,他称帝之路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东边的拜占庭帝国,只要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还在,查理曼称帝的伟业就是说不通的 。
但凑巧的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太后这时刚好发动了一个政变,政变的结局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被刺瞎双眼并打入冷宫 。这就给西边的查理曼大帝以口实了,此时的西边就可以趁此机会跟天下人宣称“妖后祸国,天下无主”了 。
既然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所以上帝就把统治罗马人的使命交给西边了 。于是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就顺理成章地在罗马加冕称帝,这就是西边的第三罗马的由来 。
而东罗马帝国(东边的拜占庭帝国)可不承认查理曼继承罗马帝国衣钵的正当性,他们认为查理曼是伪皇帝 。
所以,东西方在“什么才是罗马帝国”这个问题上,便又出现了分歧 。
西边认为从公元800年就有了第三罗马,就是由查理曼大帝担纲的第三罗马帝国;而东边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第三罗马,只存在第二罗马,那就是我们的拜占庭帝国 。
但查理曼大帝的家族统治并没有传承多久,他的第二代继承人将西罗马帝国一分为三,之后帝国的三个分支的查理曼血脉陆陆续续都绝后了,这也就意味着西边没有罗马人的皇帝了 。
但随后,西边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传奇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这个传奇的家族通过各种联姻关系,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对第三罗马帝国的继承资格 。
于是,公元962年,奥托一世,这个日耳曼人的大首领,重新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而他加冕后的这个帝国被西边认为是第四罗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圣罗马帝国 。从公元962年的诞生一直到公元1806年被拿破仑所打败,神圣罗马帝国存在了840多年 。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一口气厘清罗马帝国简史
从时间线简单回溯一下刚刚的大历史进程 。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元老院认为帝国的首都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这是东西两边都公认的 。

公元800年,西边崛起的查理曼不认东边的东罗马帝国了,西边诞生了由法兰克人查理曼大帝执掌的第三罗马 。
公元962年,日耳曼人奥托一世通过各种联姻关系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就是西边的第四罗马 。这会儿,拜占庭帝国依旧主宰着地中海东岸的基督教世界,东边仍然只认同第二罗马 。
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互相开除教籍,双方陷入了彻底的两不相认状态 。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突厥人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末代皇帝死于街头的巷战,末代皇帝的一个侄女跑到了莫斯科,于公元1472年嫁给了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迎娶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室成员之后,伊凡三世就给自己改名为沙皇 。沙皇在当时的俄语里就是凯撒的意思,凯撒就是罗马人的皇帝 。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 俄罗斯采用沙皇作为君主头衔始于伊凡四世
3
俄罗斯的第三罗马情结:
数次拯救欧洲,天降大任于我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施展

所以在此之后,俄罗斯便以第三罗马自居,但第三罗马这一说法又只能获得东边的认同,无法获得西边的认同 。
这样就带来一个结果,俄罗斯不认为自己是跟西欧的国家相并列的一个国家,俄罗斯认为自己是帝国(东方人眼里的第三罗马) 。而欧洲那边也有一个神圣罗马帝国(西方人眼里的第四罗马),但神圣罗马帝国却镇不住西边的很多国家,比如法国就老是不服从神圣罗马帝国在名义上的统治 。
直到公元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之后,西边的七八个国家一致同意,国家和国家之间是平等的 。
这种所谓的国家主权的平等观在当时的俄罗斯看来是十分丢人的,当时的俄国皇室觉得主权平等就意味着自此之后皇帝和王爷可以并驾齐驱了,这种情况下,那皇帝还是原来的皇帝吗?这实在是大逆不道 。于是,愈发看不惯西方的俄罗斯也就愈发地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罗马 。
可俄罗斯的实力一直不强,直到1700年彼得大帝开始其大刀阔斧地改革,俄罗斯才逐渐强大起来 。国力蒸蒸日上的俄罗斯就更看不上欧洲国家了,认为它们是堕落的、没有前途的,需要俄罗斯去拯救的 。
因为俄罗斯觉得自己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第二罗马帝国)的衣钵,就该代表人类的希望,去拯救堕落的欧洲大陆于水深火热之中 。
而巧合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俄罗斯确实曾拯救过欧洲,这几次拯救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身为第三罗马担纲者的信念 。
比如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曾打遍欧洲无敌手,最终却败给了莫斯科的寒冷天气和俄罗斯人的战斗意志,战斗民族就会觉得天气之所以能成为自己在关键时刻的挚友,这只可能是因为天意如此,拯救欧洲的重任实属俄罗斯的天命所归 。
再比如,到了后来1848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遍及全欧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里面,整个欧洲大陆几乎多一半的国家都束手无策了,结果又是俄罗斯果断出手,镇压了这场遍及全欧洲的革命,俄罗斯便又觉得是自己解决欧洲于倒悬,再一次强化了自己天命所归的信念 。
反复发生的这种事情,不断地使得俄罗斯把自己外在于欧洲来理解自身,俄罗斯也始终不会把自己认同为欧洲的一部分 。
对比之下,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在建国之初,也具有类似于肩负伟大使命、拯救欧洲于水火的想法,但因疲于应对法国在其背后的捣乱,最后也就逐渐放弃了这种想法,而法国人则打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天命所归的想法 。
因为俄罗斯始终觉得自己乃天命所归,所以它始终觉得自己对欧洲和全人类负有特殊的使命,俄罗斯人对外占领土地的情节便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
我们会发现相比西欧的那些国家,俄罗斯往往对领土有某种特殊的贪婪 。西欧的那些国家尽管也会对外殖民扩张,但它们往往不会像俄罗斯一样,占领一块土地就死活不愿撒手 。
对西欧来说,土地这东西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只要你给的条件足够好,价钱足够高,这事儿就可以商量 。
但对俄罗斯民族来说,土地近乎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信仰,因为俄罗斯自视为罗马帝国的担纲者,所以对外领土扩张会在俄罗斯的价值理念中呈现为一种宗教责任 。
俄罗斯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救世主?

文章插图


▲ 俄罗斯国徽(右)延用了拜占庭帝国双头鹰标志(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