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个性等施加影响,(不论组织,计划,系统)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侠义的教育是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有目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如学校教育 。
教育的具体化描述
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
广义上的教育,往浅了说,就是所有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如果要往深了说,其实教育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提升认知水平的过程,而这些过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的 。也就是说,广义上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是每个人自身内在的一些思考活动,一些思想体系形成的过程 。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妈妈耐心地教孩子如何整理自己的一大堆玩具,罗列了几点常见的注意事项,孩子认真地听并且事后仔细地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心理学概念,可以简单类比电脑的一套程序),并且以后慢慢地会自己整理玩具了,这时候孩子才算真正受到了教育 。
再举个反例,一个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玩游戏,他的爸爸走过来提醒他“自己房间里的垃圾要及时扔掉,养成好习惯”,可是孩子无暇分心并且根本没有听进去,也就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以这时这个孩子并没有受到教育,仅仅只是他的爸爸执行了外在的教育行为而已 。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以教育认识自己
【教育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 。
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
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
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 。
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 。
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所以要认识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
在认识环境之后,应当认识自己的本身 。认识自己的本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地位 。一个人能否尽自己的责任,就以认识自己的地位与否为先决的条件 。各个人的地位本来是环境的反映,但是对付这个环境因人而不同,不是机械的受其支配而已 。所以对于环境,就有能否适应的分别 。
所谓适应,既非屈从,又非反抗,乃是恰当利用环境之谓 。
要利用环境,除了认识环境之外,
第一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
第二是自己的能力,
第三是自己的能力在所处的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 。
所以环境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都是必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