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如何形成的,百科地球的形成( 二 )



(2)拉普拉斯星云说〓1796年法国数学家PS?拉普拉斯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中, 独立地 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 拉普拉斯认为, 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是炽热的呈球状的星云 , 直径远大于现今的太阳系直径, 并缓慢地转动 。 因散热冷却, 星云逐渐收缩并变得致密, 转动速度也逐渐变快 。 由于赤道附近离心力的不断增大, 星云逐渐变成星云盘, 当离心力超 过向心力时, 赤道边缘的物质便分离出来, 形成一个旋转的环(拉普拉斯环), 并相继分离出 与行星数目相等的另一些环 。 星云的中心部分最后形成太阳, 各环在烧太阳旋转过程中, 环 中的物质逐渐向一些凝块聚集形成行星 。 行星又以同样的方式分离出环, 再凝结成卫星 。 这 一成因模式可概括为: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

(3)霍伊尔—沙兹曼假说〓本世纪60年代, 英国天文学家E?霍伊尔和德国天文学家E沙兹 曼从电磁作用机制提出新的假说 。 他们认为, 原始太阳系是温度不高, 转动不快的一团凝缩 的星云, 随着收缩的加剧, 转动速度加快, 当收缩到一定的程度时, 两极渐扁, 赤道突出并 抛出物质, 逐渐形成一个圆盘 。 此后, 中心体继续收缩, 最后形成太阳 。 由于星际空间存在 着很强的磁场, 太阳的热核反应发出磁辐射, 使周围的气体圆盘成为等离子体在磁场内转动 , 当太阳与圆盘脱离时, 其相互间就发生了磁流体力学作用, 而产生一种磁力矩, 从而使太 阳的角动量转移到圆盘上, 并使圆盘向外扩展 。 由于太阳风的作用, 轻物质远离太阳聚集成 类木行星, 较重的物质便在太阳附的聚集成类地行星 。

(4)戴文赛星云说〓1974年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提出“星云说”, 使中国对太阳系起源的研 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 戴文赛认为, 57亿年前, 有一个比太阳系大几千个的星际云, 因此缩 内部产生漩涡流, 并破裂成上千个星云团, 其中一个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 。 由于该星云团 是在涡流中形成的, 所以其一开始就自转, 而且角动量很大, 并且因自吸引而收缩, 在收缩 过程中, 由于角动量守恒, 转速加快, 星云渐扁, 并释放大量能量使温度逐渐增高 。 原始星 云收缩到大致为今天海王星轨道大小时, 其赤道处的离心力等于吸引力, 赤道处物质便不再 收缩, 但是星云内部的收缩还在继续, 于是便形成了边缘较厚, 中心较薄的双凹镜形的星云 盘 。 盘心部分收缩密度较大而形成太阳, 其余物质的固体微粒通过相互碰撞和引力吸积作用 , 逐渐聚成行星 。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它的外部被气体包围着.地球最初形成时,是一个巨大的火球.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较重的物质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较轻的物质漂浮到地面,冷却后行成地壳.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经和今天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无大气,又无海洋.在最初的数亿年间,由于原始地球的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的不断撞击,造成地球内熔液不断上涌,地震与火山喷发就随处可见.地球内部蕴藏着大量的气泡,在火山喷发过程中从内部升起形成云状的大气.这些云中充满了水蒸气,然后又通过降雨落回到地面.降雨填满了洼地,注满了沟谷,最后积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了距今25亿~5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现了大片相连的陆地.地球就形成了.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星云说” 。 他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资料, 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原始的分散的物质微粒, 这些物质微粒产生围绕中心的旋转运动, 并逐渐向一个平面集中, 最后中心物质形成太阳, 赤道平面上的物质则形成地球等行星和其他小天体 。 这个“星云说”后来渐渐形成了太阳系起源学说的一种流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