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如何形成的,百科地球的形成( 五 )


彗星碰撞说
1749年, 法国生物学家布封提出的“彗星碰撞说”, 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 。 他认为, 一颗彗星与太阳相撞, 从而产生了许多碎片, 碎片冷却以后形成了地球及其他几个行星 。 即地球是由于彗星碰撞太阳而形成的, 这一学说打破了神学的禁锢, 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 。
微星学说
1900年, 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卓乌德?章伯伦和弗瑞斯特?雷?摩尔顿在研究中重新拾起布封的理论 。 他们认为, 在很久以前, 当另一颗星体经过太阳附近时, 在引力的作用下, 彼此间各有一部分脱离了它们的母体而形成了新的个体, 这些新个体在引力作用下急剧地旋转, 从而获得大量的角动量 。 这些个体分离后渐渐冷却下来, 体积也随之减小, 成为固体或是微星, 微星在进一步碰撞时形成行星 。 来自两颗星体的物质聚集在一起, 形成行星家族, 这一假设称为“微星学说” 。
然而, 1920年, 英国的天文学家阿瑟?斯坦莱?爱丁顿却指出, 从太阳或其他恒星分离下来的物质都很热, 它们在扩散到宇宙空间前, 还未来得及冷却就会消散掉 。 即使在某种未知的过程下凝聚成了行星, 运行的轨道也不会像现在太阳系中的轨道那样有规律 。 所以“微星说”并不合理 。
俘获说
认为太阳从恒星际空间俘获物质, 形成原始星云, 后来星云凝聚成地球和行星 。 例如, 1944年原苏联地球物理学家施米特提出:太阳俘获的旋转的气体——尘埃中的固体粒子, 最终凝聚形成地球和太阳 。
气体潮生说
这一学说由英国物理学家金斯在1930年提出 。 他认为, 原始太阳是一个灼热的球状体, 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物质组成 。 后来, 一颗质量比它大得多的星体从距离它不远的地方划过, 在这个星体的引力的作用下, 原始太阳出现了凸出部分, 并逐渐被拉成烟状长条 。 这些从原始太阳中分离出来的长条状稀薄气流冷却凝固后分成了许多部分, 每一部分都聚集成了一个行星 。 气流中间部分最宽, 密度最大, 于是形成了较大的木星和土星;气流两端稀薄些, 于是形成了较小的行星, 如地球、水星等 。
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 所以直到今天, 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仍是一个谜 。

地球怎么形成的? 大约在45亿年前, 一些气体、尘埃、冰粒等物质聚集在一起, 逐渐形成了地球的雏形, 这个雏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 与茫茫宇宙相比, 非常小 。 但就是这个“小地球”不停地旋转, 吸收聚集着周围的其他物质, 经过上千万年的积累, 逐渐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大小 。 但是当时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样 。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 总是会受到来自宇宙中各种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 再加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很多热量, 以致于当时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和流动的熔岩, 地球基本是一个被熔岩覆盖着的大火球 。 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减少了, 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了, 岩浆慢慢固化、结块, 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
↑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伴随着岩浆喷出的, 是大量的气体和尘埃, 由于质量比较轻, 这些气体逐渐上升, 因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层, 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 原始大气层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生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 使得大气层开始降雨 。 这些雨水在地壳的低洼处流淌, 最后顺着地势汇聚到一起, 大约在35亿年前, 形成了原始海洋 。
质量轻的气体上升-原始大气层-降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