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如何形成的,百科地球的形成( 六 )


↑原始海洋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岩浆喷出
质量重的岩浆、尘埃下沉-原始地壳-积水-原始海洋
后来生命从原始海洋中诞生, 经过漫长又复杂的演变, 最终活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 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地球 。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起源
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 。 地球膨裂说提出的新的地球演化史认为, 137亿年前宇宙星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 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 银河星就是其中之一;136亿年前, 银河星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 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 太阳就是其中之一;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 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 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
地球膨裂说认为,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 46亿年前, 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 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 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小行星、卫星、月亮、慧星和行星带, 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 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 形成了球形 。 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 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 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 。 一些小一点的火球在飞离太阳时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 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 。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地球温度5800摄氏度, 地球温度逐渐下降, 地球逐渐收缩, 体积变小, 自转速度越来越大 。
40亿年前, 地球温度降至400-700摄氏度, 岩石圈形成 。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熔融的地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 铁、镍等重的物质下沉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 镁、铝、上浮, 40亿年前, 因为地球温度逐渐降至400-700摄氏度形成了封闭的岩石圈, 因为花岗岩岩浆的密度最小, 玄武岩岩浆的密度次之, 因此, 封闭的岩石圈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 氮、氢、氧轻物质等形成了大气圈 。 这时的地球体积最小, 自转速度最大, 1天6小时, 1年1460天, 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的1/2 。 因为岩石圈封闭了地球,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热量散发不出来, 造成岩石圈内部的温度增高, 压力逐渐增大, 地球开始膨账, 地球体积变大, 自转速度开始变小 。 但地球外部的温度还在逐渐下降 。 因为岩石圈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400——700摄氏度), 岩石圈又含有铁磁性物质, 所以具有磁性 。 岩石圈下部是熔融的物质, 温度高于居里温度, 因此不具有磁性 。 因为太阳的磁场遍布整个太阳系, 太阳的磁S极位于太阳的地理南极, 地球又是由铁磁性物质形成的, 所以地球岩石圈在太阳磁场的磁化下, 在地球的地理南极, 形成了和太阳磁S极相反的磁N极, 这时地球形成了磁场 。 这时的地球比较均匀, 表面平坦 。 这时的地球自转轴垂直于黄道面, 地球没有四季之分 。
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降到100摄氏度沸点以下, 海洋形成, 这时的洋底是花岗岩形成的 。 太阳的表面温度5800摄氏度,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 。 太阳的气体成分:氢 73.46%、氦 24.85%、氧 0.77%、碳 0.29%、铁 0.16%、硫 0.12%、氖 0.12%、氮 0.09%、硅 0.07%、镁 0.05% 。 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 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 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 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 可达上二百万摄氏度 。 因为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 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 所以氢、 氦, 其它元素都以离子状态存在 。 当太阳爆炸, 熔融的地球从太阳飞出时, 便携带了大量的氢、 氦, 其它元素 。 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降到100摄氏度沸点以下, 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 。 这时的海洋覆盖整个地球, 深度1.2万米, 因此说地球上的水来自太阳 。

推荐阅读